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> 正文

折桂令·拟张鸣善

〔元代〕倪瓒

【双调】折桂令¹·拟张鸣善²
元代·倪瓒(ní zàn)

草茫茫秦汉陵阙(líng què)³,世代兴亡,却便似月影圆缺。山人家⁴堆案图书⁵,当窗松桂,满地薇蕨(wēi jué)⁶。侯门深何须刺谒(yè)⁷?白云自可怡悦(yí yuè)。到如何世事难说,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,不见一个豪杰!


译文

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的草野之下。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,就像天边的月亮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。我家案上堆的都是书画,窗前栽的是松桂,满地长的都是薇蕨菜。侯门深似海,何必去拜访呢,白云有自己的快乐。到如今世事依然没法说。看茫茫天地间,竟见不到一个英雄、一个豪杰。


词句注释

1.折桂令:此调又名《百字折桂令》、《天香引》、《秋风一枝》、《蟾宫曲》。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。

2.拟:模拟,这里指唱和。张鸣善,元代后期散曲作家。

3.陵阙(què):指帝王的坟墓。

4.山人家:山居的人,作者自称。

5.堆案图书:形容藏书丰富。案:桌子。

6.薇蕨:皆野生草本植物,可食。伯夷、叔齐不食周粟,隐居首阳山,采薇而食,最后饿死首阳山,是一个崇尚气节的历史故事,后世以“薇蕨”为隐者之粮。

7.侯门:泛指官宦显贵人家。刺谒:求见,拜访。刺:类似后世的名片。


倪瓒

倪瓒

倪瓒(1301年—1374年),初名倪珽,字泰宇,别字元镇,号云林子、荆蛮民、幻霞子,江苏无锡人,元末明初画家、诗人。
倪瓒博学好古,四方名士常至其门。其性好洁而迂僻,人称“倪迂”。其家原为本地富豪,因元末社会动荡,他于元顺帝至正初年卖去田庐,散其家资,浪迹于五湖三泖之间,寄居村舍、寺观。洪武七年(1374年)去世,时年七十四岁。
倪瓒与黄公望、王蒙、吴镇合称“元四家”。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,师法董源,受赵孟頫影响。早年画风清润,晚年变法,平淡天真。疏林坡岸,幽秀旷逸,笔简意远,惜墨如金。以侧锋干笔作皴,名为“折带皴”。墨竹偃仰有姿,寥寥数笔,逸气横生。书法从隶书入,有晋人风度,亦擅诗文。存世作品有《渔庄秋霁图》《六君子图》《容膝斋图》《清閟阁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