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> 正文

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

〔清代〕纳兰性德

虞美人¹
清代·纳兰性德

曲阑深处重相见,匀泪²偎人颤。凄凉别后两应同,最是不胜清怨³月明中。
半生已分(fèn)⁴孤眠过,山枕⁵檀痕⁶涴(wò)⁷。忆来何事最销魂⁸,第一折枝⁹花样画罗裙¹⁰。


译文

记得那次在曲折栏杆的深处见到你,你抹掉泪水,颤抖着依偎在我怀里。分别之后,你我各自承受同样的凄凉。每逢月圆,便因不能团圆而倍感伤心。

我们长久别离,忍受孤眠的痛苦,我知道你的枕头上总是沾满泪痕。回忆起你最让我心动的一刻,那时你穿着绣有花枝的罗裙,分外清丽。


词句注释

1.虞美人:词牌名。此调原为唐教坊曲,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,因以为名。又名《一江春水》、《玉壶水》、《巫山十二峰》等。双调,五十六字,上下片各四句,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。

2.匀泪:拭泪。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。

3.不胜清怨: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。唐钱起《归雁》:“二十五弦弹夜月,不胜清怨却飞来。”不胜:承受不了。清怨:凄清幽怨。

4.分(fèn):料想。

5.山枕:枕头。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。

6.檀痕:浅红色的泪痕。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。

7.涴(wò):浸渍、染上。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。

8.销魂:极度的愁苦或欢乐。

9.折枝:中国花卉画技法,即不画全株,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。宋仲仁《华光梅谱·取象》:“……其法有僵仰枝、覆枝、从枝、分枝、折枝。”

10.花样:供仿制的式样。罗裙:丝罗织成的裙子,多泛指妇女衣裙。
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年1月19日—1685年7月1日),叶赫那拉氏,字容若,原名纳兰成德(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),号楞伽山人,满洲正黄旗人。大学士明珠长子,清朝初年词人。
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,文武兼修,十七岁入国子监,被祭酒徐元文赏识。十八岁考中举人,次年成为贡士。康熙十五年(1676年),考中第二甲第七名,赐进士出身,授三等侍卫。曾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儒学汇编《通志堂经解》,深受康熙帝赏识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,纳兰性德因寒疾去世,年仅三十一岁。
纳兰性德与陈维崧、朱彝尊并称为“清词三大家”。词作多为友情词、边塞词和悼亡词。其友情词深沉磊落,有东坡、稼轩之风;其边塞词多凄黯苍凉,在边塞诗词中亦别具一格;其所作悼亡词血泪交织,尤为感人。况周颐在《蕙风词话》中评价其为“国初第一词手”,王国维在《人间词话》中称赞其“北宋以来,一人而已”。著有《通志堂集》《饮水词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