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> 正文

天净沙·秋思

〔元代〕马致远

天净沙¹·秋思  
元代·马致远

枯藤老树昏鸦²,小桥流水人家³,古道西风瘦马⁴。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⁵。


译文

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,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。小桥下溪水潺潺,溪边人家炊烟缭绕。在瑟瑟秋风中骑着一匹瘦马,缓慢地走在荒凉的古道。夕阳西下,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。

词句注释
1. 越调:宫调名,元曲常用曲调之一。天净沙:曲牌名,又名“塞上秋”,属越调。
2. 枯藤:枯萎的枝蔓。昏鸦:黄昏时的乌鸦。昏,傍晚。
3. 人家:农家。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。
4. 古道:古老荒凉的道路。西风:寒冷、萧瑟的秋风。瘦马:瘦骨如柴的马。
5. 断肠人: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,此处指漂泊天涯、极度忧伤的旅人。天涯:远离家乡的地方。

马致远

马致远

马致远(约1250年-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),号东篱,大都(今北京,有异议)人,元代戏曲作家、散曲家、散文家。与关汉卿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“元曲四大家”。
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,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,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·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,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·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,后在元贞年间(1295年初-1297年初)参加了“元贞书会”,晚年似隐居于杭州,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(1321年)至泰定元年(1324年)秋季间。
戏曲创作方面,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,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,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。